五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临沂重要讲话精神及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牢记总书记“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殷切嘱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发有为、砥砺奋进。2018年临沂农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80亿元,较2013年增加42.4亿元、增长15.14%;临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650元,较2013年增长19.8%。
图为郯城县马头镇大丰收家庭农场工人正在使用“水稻流水线育秧机”育秧。房德华摄
图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屠宰车间-金锣日屠宰三万头生猪分割流水线。
一、品牌农业实现新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产品消费已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临沂农业部门紧跟时代变化,严格按照总书记要求。一是塑品牌。扎实开展“产自临沂”品牌提升行动,制定了临沂市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发布了山东省首个地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自临沂”,在全国首次引入“以德务农”的概念。“三品一标”累计认证农产品达到1916个,较2013年增加456个、增长31.23%,数量居全省第一。山东省级标准化园区从无到有,2018年发展到130家;市级农业标准化园区较2013年的203家,增加到2018年的507家、增长149.75%。“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扩大。二是强监管。临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所有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8.5%,较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二、生态农业迎来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临沂各级农业部门严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到2018年,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超过53.2万亩,较2013年增加29.1万亩、增长120.7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过84%,完成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520多万亩次,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均呈负增长态势。二是扎实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全市农膜回收3.1万吨,较2013年增加5000吨、增长19.23%。三是扎实推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坚持疏堵结合、以用促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5900万元,先后在兰陵、平邑、郯城、河东、沂南5个秸秆大县(区)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在加大秸秆直接还田、秸秆青贮氨化、秸秆养殖食用菌等传统利用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开辟秸秆利用新技术、新途径、新方法,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1%,较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 三、设施农业迈上新台阶。一是以扩面、提档、增效为目标,实施了设施农业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全市设施蔬菜、水果、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50万亩。二是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突出抓好名、优、新、特等品种的推广种植,打造了南部粮食蔬菜、北部林果畜牧、西部林果药材、东部粮油茶畜四大农业产业板块。全市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01处、市级优质农产品基地(园区)达到939个。水果园种植面积166万亩、总产量310万吨,种植面积较2013年增加34万亩、增长25.76%,产量增加84万吨、增长37.17%;蔬菜产量达1700万吨,较2013年增加503.8万吨、增长42.12%;茶园面积发展到12万亩,其中采摘面积8.3万亩、干毛茶总产量4700吨,种植面积较2013年增加5万亩、增长71.43%,产量增加2249吨、增长91.76%。三是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在河东、莒南、郯城、兰陵、沂南、临沭、沂水7个产粮大县划定不少于320万亩的粮食功能区,在全市划定总数不少于465万亩的粮食功能区,通过发展种粮大户实现规模经营,加大高产创建项目建设,注重农技服务等方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400万吨。 四、休闲农业取得新成效。充分挖掘生态自然优势和特色品牌农业资源,进一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18年,市委、市政府将农业“新六产”作为8大新兴产业之一,着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各县区提报乡镇现代农业重点项目169个,其中过亿元项目94个,总投资共计562.91亿元。创建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最美休闲乡村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 五、智慧农业开创新局面。一是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具有临沂特色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建设“网上农业服务大厅”,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适度扩大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范围,在应用前景广阔的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种业等领域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六、开放农业汇聚新动能。加快农业科技“走出去”。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广临沂先进适用和实用的农业技术资源、优良动植物品种和农业设施设备,增加合作产能。加快农业科技“引进来”。加强与美国、以色列等农业科技领先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大国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经营管理和现代服务的引进力度,尽快将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临沂的产能优势,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产业短板。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32∶1。 七、规模经营迈出新步伐。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5万家,较2013年增加7176家、增长53.86%;发展家庭农场7300家,较2013年增加6681家、增长10.79倍;培育种养大户1113户,较2013年增加1040户、增长14.25倍,均居山东省前列。高标准规划建设朱家林、尹家峪等30个田园综合体。兰陵县被列为“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临沭县金丰公社通过聚资源、建网络、做服务,搭建农业服务平台,在有效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和现代工商资本规范进入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八、农业科技创新达到新高度。临沂农业部门扎实开展科技兴农工作,切实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努力发展新业态,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三大农民培训”。临沂创造的新型职业农民“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模式和“六统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5%,较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较2013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市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6万人,年均培训2.15万人,认定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9157张,其中2018年培训2.8万人,认定4000人,较2013年增加2.77万人、增长92.33倍,多认定3765人、增长16.02倍。 九、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坚持以推动农村改革为重点,着力释放现代农业发展新潜能。一是扎实推动农村土地承包地确权颁证。到2018年,完成确权颁证6800个村,较2013年多完成4793个村,占全市涉农有地村的95.8%。二是以“放管服”为中心,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一次办好”改革落实到位。三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6年10月到2017年底开展两轮试点,完成746个村。到2018年全面铺开,到年底前完成8000个村,占全市经济独立村的85%。 十、乡村产业振兴谱写新篇章。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也是临沂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全市农业部门坚持项目带动、科技驱动、督导推动,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推动全市优势特色“粮、油、果、菜、茶、菌、药、畜、渔、加”十大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三新”农业发展。明确每个产业的任务目标、主要措施和重点项目,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新六产”蓬勃发展和农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文图除署名外由临沂市农业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