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凌晨,广东汕头海关开展缉查行动,一举打掉了5个固体废物走私入境团伙。据初步查证,自2014年10月份以来,梁某、郑某等揽货通关团伙冒用他人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为汕头市龙湖区某塑胶厂等多个境内货主伪报走私进口废塑料、废五金等固体废物,涉案货物约8.5万吨,案值高达10亿元人民币。(6月14日 新华网)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然而,梁某、郑某等团伙却利欲熏心,把数万吨废塑料、废五金等“洋垃圾”走私入境,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据相关部门通报,仅今年3月17日开展的整治固体废物走私联合行动第二战役中,全国12直属海关就破获涉嫌走私犯罪团伙17个,初步查证涉嫌走私进境固体废物2.8万吨;去年底以来,广东、浙江、大连等地均查处了类似的案件。由此可见,走私“洋垃圾”的问题已非常严重。 近几年,不少地方积极开展专项治理,严防“洋垃圾”非法流入。然而,“洋垃圾”仍通过“地下暗道”不断涌入,其原因何在?主要是因为暴利惊人。据海关缉私人员介绍,经过层层转卖,境外百余美元一吨的“洋垃圾”,经走私入境后分拣销售,可牟取十倍甚至数十倍的暴利。 如何堵住有害“洋垃圾”的入口呢?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履责。一是补齐制度“短板”,把好进口关,增大执法强度,对违规者从经济和法律上双追责;二是落实治理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强化巡查监控,凝心聚力打好攻坚战;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专项行动和常态治理结合起来,逐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挤压“洋垃圾”非法交易的空间。 其实,变废为宝是对资源的珍视,但并非所有的废物都是“宝”。广大人民群众也要擦亮眼睛、增强社会责任感,管住自己不参与、看住别人不松懈,决不能让“洋垃圾”成美丽中国之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