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建设与技术创新一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和痛点。围绕标准建设,行业一直在探索。日前中汽中心发布了国内首个电动汽车测评规程EV-TEST,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距离标准体系完善又近了一步。围绕核心技术突破,行业一直在探讨。与EV-TEST发布同期举行的中汽中心第五届“国际电动汽车及关键部件测评研讨会”,更是围绕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突破进行了积极地讨论。
■首个测评规程问世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50.7万辆的销量相比于传统汽车2802.8万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这一方面源自于新能源汽车是新生事物,另一方面也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模糊认识有重大关系。为了帮助消费者提高认识水平,进而更加顺利地推广新能源汽车,中汽中心发布了国内首个电动汽车测评规程EV-TEST。
中汽中心副主任吴志新说:“在充分调查研究并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动汽车标准、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中汽中心组织制订了EV-TEST技术规范,发布了EV-TEST管理规则,让购买者有据可依。”
据介绍,EV-TEST针对消费者的关注焦点,从“续驶里程、电耗、充电、安全、动力”五个方面,对电动汽车进行“标准严格、试验规范、独立公正”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以量化的星级和单项性能评分的形式给出,让消费者直观了解电动汽车的真实情况。90分以上为5星,80~90分为4星,70~80分为3星,60~70分为2星,60分以下为1星。
测评车辆以长度划分为微型车组(小于4米乘用车)和常规车组(微型车组之外的其他全部车型)。每个测评项目又分了很多小项,比如,续驶里程测试分为常温、高温、低温下的测试;充电测试包含交流兼容性、交流百公里充电时间、充电抗扰、直流充电等内容。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关标准体系的完善呼声很高,EV-TEST的推出是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而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核心技术突破是关键
相对于标准体系的完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更为迫切。
作为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及《中国制造2025》的参与者,吴志新指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所在:我国已是新能源汽车销售第一大国,然而,50.7万辆的销量由无数种车型组成,单一型号销量非常低,没有一家企业形成规模效益。同时,规模效益只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存在的表面问题,核心技术的不足才是真正需要突破的大问题。
吴志新具体分析称,在电机控制器上,最核心的部件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仍然依赖于进口;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不输于别人,但生产一致性需要大幅度提升;我国单体电池的水平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但是,电池成组后电池包的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整车一体化设计、轻量化设计等方面均有待提高。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家战略,为此制定了宏伟的愿景。以五年为时间节点,2020年产量为200万辆,保有量为500万辆;2025年,产销量达到整车产销量的15%~20%;2030年,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总产量达到汽车总产量的40%~50%,即3800万~4000万辆。
为了实现上述宏伟愿景,进一步突破技术壁垒,吴志新表示,相关部门近期将优先启动部分项目,推动新能源汽车向纵深发展。主要包括:下一代高性能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产业化示范工程;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和应用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智能电网、智能社区和新能源汽车互联互通的综合示范工程等。“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不会半途而废。”吴志新说。
■向技术难关发力
围绕技术突破,研讨会上,企业、研究机构分享了自己的研发成果,以及标准规范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的进一步要求。记者注意到,无论是企业的研发成果,还是行业对产业技术发展的要求,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都在向纵深方向延伸。
如在动力电池技术与成本控制方面,美国阿岗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科学家王全录表示:“随着新型材料的研发,阿岗实验室的电池研发团队有望将电池能量密度增加五倍,在2020年前把成本降低至当前的20%。”
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方面。中汽中心EV-TEST中关于电动汽车安全性的测试给车企相关技术领域的开发戴上了“紧箍咒”。
中汽中心试验研究所新能源试验室主任王芳称,EV-TEST中有关整车的安全测试考虑的非常全面,主要包括电控通信、电磁兼容、碰撞安全、功能安全以及紧急救援安全五个方面。
在充电领域也有相应的测试要求。电动汽车充电包含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两大部分,分为四大类测试要求。第一个是充电连接装置测试,涉及插头与插座等装置匹配;第二个是汽车和充电桩的单独测试,利用特殊设备模拟车辆测试充电桩,或者模拟充电桩测试车辆;第三个是实验车辆和充电桩的实车匹配测试;第四个是现场车辆与充电桩的实际匹配测试,涉及空载和满载状态下的充电效率设计。
另外,BMS的安全保护与故障诊断、电池包外壳的防护IP等级以及防腐、防延误、防冲击能力都是国家测试标准的重要内容。王芳说:“只有做到电池内部在热失控和热扩散状态下依然有效控制,才能保障系统安全。”
安全性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鸿沟,EV-TES发布的一系列安全测试要求也将倒逼企业在安全性开发上下更大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