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5.5%,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落。专家表示,目前来看既不存在通胀压力,也无通缩风险,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
CPI走势基本平稳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5月份1.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1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5个百分点。 从影响CPI同比涨幅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来看,非食品价格是推升CPI的主要因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表示,5月食品类价格下降0.7%,影响CPI下降约0.14个百分点。其中,鲜菜由于气温上升而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6.2%;鸡蛋供大于求,价格下降4.1%;猪肉供应充足,价格下降2.9%。三项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24个百分点。 对于核心CPI方面,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1%,走势平稳,为近年来相对较高水平,但不存在通胀压力,也无通缩风险。核心CPI上涨与经济结构转换有关,但需求回落及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导致CPI上涨动力趋弱。就全年通胀水平而言,预计6月CPI同比涨幅仍将继续走高,但下半年随着总需求的小幅回落、去杠杆防风险导致流动性有所收紧、市场利率小幅走高,均会导致物价承压。预计今年CPI同比涨幅将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走势。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今年我国通胀水平大概率会呈现“前低后高”的情况。1-5月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4%,随着下半年通胀水平的温和回升,预计下半年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6%-1.7%。总体上,今年消费价格水平处于一个温和回升的“前低后高”的状态,全年既不会存在通缩,也不会发生滞胀。 PPI涨幅连续收窄 相比于平稳的CPI涨幅,PPI涨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冲高回落。 分行业看,5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4.1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74.5%。但从同比涨幅看,六大行业价格涨幅均有所回落。 连平表示,超过半数的工业行业产品价格下跌,有冲高回调的特点。企业补库存周期逐渐减弱,不会显著拉动需求。由于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以及金融去杠杆,不会出现释放流动性抬高工业产品价格的现象。因此,PPI涨幅继续收窄的可能性较大。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表示,PPI涨幅继续收窄,中下游行业对PPI同比涨幅的拉动率转为负值。这可能意味着,中下游行业对于前期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消化基本结束,未来可能对PPI同比涨幅带来下拉影响。 “随着油价基数的上升,油价同比涨幅继续收窄。与黑色、有色、化工、煤炭相关的采选、加工等8个子行业的PPI同比涨幅均在收窄之中。”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表示,今年PPI同比涨幅见顶下行的态势基本确认,但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阶段性放缓,需求侧并未出现大的波动,因而下行走势不会非常剧烈。 为调控提供操作空间 对于货币政策,连平认为,CPI低位回升、PPI高位回落,二者剪刀差收窄,趋于合理水平,物价应不是目前货币政策关注的主要目标。物价状况和运行态势为政策调控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和环境。 “关于货币政策,‘监管协调2.0’是央行货币政策的核心影响因素。尽管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存在边际上的拐点。”邓海清表示,目前来看,经济及通胀数据并非货币政策的核心变量,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制约,监管协调才是目前央行的核心变量。 方正证券分析师杨文敩认为,从宏观层面来看,对货币政策的“掣肘”力度将减弱,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预期可能边际好转。(记者 彭扬) |